文化神學的報告,博士班同學的4篇報告 都收到了,碩士班還差一篇,加油!
同學們(尤其是博士班)的報告充滿了個性,讀報告就像閱讀他們自己一樣。我想,設若報告不寫名字,從辦公室的門縫中丟進來,攪不好我都認得出誰是誰的。
文化神學的報告,博士班同學的4篇報告 都收到了,碩士班還差一篇,加油!
同學們(尤其是博士班)的報告充滿了個性,讀報告就像閱讀他們自己一樣。我想,設若報告不寫名字,從辦公室的門縫中丟進來,攪不好我都認得出誰是誰的。
為什麼每次都只有大綱?
為激發思考!自己去對照原文,並試圖拼湊出完整圖樣。此其一。已經沒有精力作全文翻譯了,此其二。本文原文乃德文,本人不會德文(去問伍爸或陳公吧!他們會);若按英文譯本翻,共兩個譯本,差別在那?不知!除非字字對照,說到底,精力體力都不容許!此其三。
明天上課的資料,今天終於趕出來了!
閱讀:Friedrich J. Parrella, "Tillich's Theology of the Concrete Spirit", in Russell Re Manning, The Companion to Paul Tilli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74-90.
本課程以田立克文化神學為學習與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在生命前進的整體過程中「靈的作用」的「自我關聯」。對田立克來說,人,做為「實現的靈」,其精神生活應是整體性的。宗教,並不是某種分離的、或獨特的「靈的作用」(如禱告),而是有限的靈在它的其他活動過程(文化)中發現自己的「厚度」、而致力於超越自己,好把自己委身為「聖靈臨現」的事實。這就是田立克「宗教作為文化的實質,文化作為宗教的形式」的文化神學原則。基本上,田立克對文化(包括道德、科學、但尤其是國家、社會)是樂觀的,但是,尤其是在二次戰爭後,他也充分體認到人類生命歷程是矇矓不明、可高可低、亦神亦魔的事實:生命並不保證它必然是聖善的(事實上,它常常帶有魔性的傾向)。因而文化神學必須有著非常高度的警覺性,它只能在先知性的基礎下實行(田立克稱為「新教原則」、或「先知的批判原則」),在肯定世間的同時否定世間的一切。存有是有限的,它與自己的源頭「亦即亦離」,而做為靈,它也有著超越自己,與無限相逢的可能性;但,這一切端賴無限的恩典,而並非屬於人生的必然。這樣田立克又展現出標準的信義宗精神:因著信,而端賴恩典,在歷史中迎接「凱樂斯」(kairos) 的闖入,因為,對田立克而言,每一個時刻都可以是凱樂斯最豐盈的時刻。這也是我們這個經常控訴生活毫無希望的世代可以向田立克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