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課的資料,今天終於趕出來了!

閱讀:Friedrich J. Parrella, "Tillich's Theology of the Concrete Spirit", in Russell Re Manning, The Companion to Paul Tilli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74-90.

田立克「具體的靈」的神學(98.9.29

聖靈和靈:Spirit and spirit

Spirit: God present to our spirit74

spirit: unity of power and meaning (ST22)

田立克的聖靈論是本體的、非聖經的;思辨的、非教義的(唯心的);

                            是經驗和實踐的、非抽象和演繹的(實存的)

一、田立克的哲學傳承

1. 柏拉圖–奥古斯丁的「參與本體論」:重溯古代神秘學家的本體論,上帝是立刻可知的,是我們認知的基礎(唯心)

2. 晚期的謝林(實存)

 

二、生命的意義及其對靈的追尋

            上帝回應存有的問題

關連法   基督回應實存的問題

            靈回應生命的問題:田立克於是努力揭示生命的問題,生命開展出對不矇矓答案的深度渴望,只有在「聖靈臨在」中矇朧才能片斷地被克服

  1. 生命多維度的統一

田立克捨棄傳統「層次」的說法,改用「幅度」或「維度」和「領域」的象徵

在每一「維度」裡,都有其他「維度」,或是潛在地,或是實現地

生命整體共有無機、有機、心理、靈、歷史各維度

  1. 生命的運動和作用

生命就是活的,它共有三種運動,三種運動都出現在生命的三種作用中

以表格示之:

生命運動

生命作用

追尋

實現本體極性

在靈中的成就

失敗

自我等同

自我整合

中心性

個別–參與

道德

疾病

自我改變

自我創造

成長

動力–形式

文化

解構

回歸自我

自我超越

昇華

自由–命運

宗教

魔化俗化

  1. 自我整合

成功:中心性的達成

失敗:死於自我改變–精神渙散

         死於自我等同–自閉

矇矓性:道德律令的不確定

  1. 自我創造

成功:創造新的形式

失敗:死亡之不可避免

矇朧性:從「一個形式」到「另一個形式」之間的渾混(在有機維度)

            主/客之分離、異化(在文化維度)

5. 自我超越

三種生命作用之統合(在「超歷史的回憶」和「烏托邦的預期」中)

三種生命作用分離(在實在的生命中)

矇朧性:宗教的俗化/魔化

 

三、聖靈臨在

問:生命可否實現在沒有疏離之處?

答:可以的,在聖靈臨在之地。舉例言之,如出神(ecstasy),禱告

出神:聖靈捉住人靈,提供人靈到超越主客體分離的境界

禱告:聖靈代人禱告,這顯示聖靈既是人靈,又不是人靈,

          是禱告者,又是禱告的對象

  1. 聖言和聖事(聖禮)

2. 聖靈臨在的內容:信和愛

 

四、聖靈團體

聖靈團體描述那些被聖靈所捉住的人、那些經由信與愛與聖靈聯合的人的理想團體,那是新存有的團體。教會的本性是本體論的,它代表存有自身的力,它的作用是救贖性的,它應該通傳一種勇氣,這種氣把懷疑與無意義納入己身

  1. 潛在的與顯在的聖靈團體

潛在的聖靈團體來自田立克1920年代參與人文主義團體的經驗

潛在/顯在的聖靈團體與可見/不可見的教會之別

2        聖靈團體與歷史教會

顯在的聖靈團體不可以等同為歷史的教會,後者雖然參與不矇矓的聖靈團體,卻也實存在疏離狀況下的時空中

聖靈團體是眾教會的動態本質,它們的「內在目標」

教會活在世界的朦朧性中

 

五、聖靈與神律

神律,聖靈的最後禮物,就是在聖靈臨在影響下的文化,在這裡,天主才是法律

在神律文化中,所有有限之物都會透顯出無限

在道德範圍,神律創造無矇矓的(儘管短暫的)自我整合

在文化範圍,神律創造無矇矓的(儘管短暫的)自我創造

在宗教範圍,神律創造無矇矓的(儘管短暫的)自我超越

在神律文化中,宗教和文化基本上不分,宗教只是文化的深度,文化則是宗教的形式。在神律文化中,聖靈滿全、釋放而不是闖入或佔有人靈

當然,這種在無朦矓生命中神律道德、文化與宗教可見的合一,只是一種預嚐

神律不會完全勝利,也不會完全被打敗,其勝利只是暫時

六、聖靈與聖三

七、具體的靈的宗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Teresa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