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二月初到四月,兒子差不多考了十所研究所。有時一星期得跑兩所,最近更要一邊考筆試一邊準備口試資料,於是全家人都在備戰狀態。看著他皺緊眉頭,茶飯不思,對著電腦苦思「碩士讀書計劃」而不可得,有時做老媽的不得不親自上場,我終於明白我的學生可能也是這樣過來的。
有一個學生後來告訴我,在他準備「大學申請入學」的時候,媽媽給他裝訂資料,爸爸甚至打草稿給他抄的情形,大抵天底下的父母為了子女求學都是這樣吧。
從前只有「別人的兒子」考研究所,今天終於看到「真實的兒子」出場,我終於體會到原來看在老師眼裡稀鬆平常、甚至有點兒幼稚的「資料」或看來無俚頭的、不可能完成的「計劃」,竟是這樣「攪盡腦汁」才搾出來的。
大學生本來讀書就沒什麼計劃,現在卻要他們「假裝」自己滿腦子計劃。看著四年來除了考試外從不碰書本的大學生兒子,現在居然也學起「別人的兒子」來,申請延畢、讀大五、考研究所、央求教授代寫推荐函;而明明沒有什麼好事可以推荐的他,居然也喜孜孜地從「系主任」那兒拿到一份在信封的縫合處上謹慎地、好像煞有介事地簽著「系主任」的名字的推薦函,突然間覺得世事十分奇妙。
兒子進研究所之後,會不會像他在「自傳」裡侃侃而談的那樣,「會把握每一個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就真是天曉得了。畢竟「自己的兒子」看在自己眼裡固然可愛,他還不是跟「別人的兒子」沒啥兩樣,生就一副懶骨頭嗎?看來,還是趕緊明天早上早一點起來,到聖家堂為他點一支臘燭,祈求聖母保佑吧!
全站熱搜